悲伤的人知道自己为何悲伤,但抑郁的人不知道
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,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“杀手”,高发人群覆盖到了从青春期到老年期的人生阶段。几乎一半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的折磨,但是抑郁仍然遭受着严重的误解,也因此经常被糟糕地对待。抑郁症患者那些无法言说的痛苦,却经常被认为是“矫情”“做作”“装”。大众对抑郁症的误解,堆成了一座座成见的大山。没有人会去对一个哮喘病人说:“你努力呼吸不就好了么?”但却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说:“想开点不就好了么?”
我们对抑郁的理解存在着共同的难点,核心困惑就是:抑郁到底是什么?
悲伤和抑郁有很多令人困扰的相似之处。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倾向于将一些假设应用到对抑郁的理解上,而其实这些假设,只适合用于理解“悲伤”。这就会使我们遭受更多痛苦,遭受远超出我们实际应该承受的痛苦。
从表面上看,悲伤的人跟抑郁的人确实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:他们都会哭泣,都会逃离外界,都会抱怨自己萎靡不振,觉得自己与正常生活格格不入。但是,悲伤与抑郁之间,存在一个绝对的区别:悲伤的人知道自己为何悲伤,而抑郁的人并不知道。
悲伤的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告诉我们,到底是什么在困扰他们:
•我很伤心,因为我的奶奶去世了;
•我失业了;
•我的朋友对我很刻薄。
但这是抑郁的人无法做到的。他们也许泪流满面,或者情绪非常低落,但他们却不能确定地指出,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生活失去了意义。他们只是说生活本身没有任何意义。他们首要的感觉就是抑郁,仅此而已。
抑郁的人无法为自己的情绪作出具体解释,这就可能会让他们受到伪装、装病、夸大病情等无根据的指控。即使心怀好意、想要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朋友,也可能最终会因为毫无进展而感到挫败。比起其他学科,用心理咨询治疗抑郁虽然缓慢、艰苦,但从长远来看,却可能会更有效。帮助他们剥去麻木作为防护,来抵抗可怕的领悟。